核心观点事项:
按美元计价,2023年6月中国出口增长-12.4%,进口增长-6.8%。
我们研究各项相关数据后认为,中国出口放缓的主要原因包括:
1. 发达经济体制造业走向衰退,对外需的拖累扩大。以中国出口金额进行加权,全球制造业PMI自5月就出现了显著下滑,且发达经济体降幅更深,与中国出口从5月开始放缓相吻合。注意到3月以来美国从各区域的进口悉数转负,已不单是所谓与中国“脱钩”的问题,而是开始对全球经济产生收缩效应。也是在此情况下,6月中国对各主要国家和地区出口的拉动均转负,此前对出口拉动较大的主要“一带一路”国家中,只有俄罗斯表现依然坚挺。
2. 价格因素对中国出口的拖累进一步显化。从已公布的中国进出口价格和数量指数来看,5月中国出口价格指数同比加速下滑并转负,放大了出口金额下行的幅度;而进口价格指数从4月就已明显转负,成为进口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从历史相关性来看,RJ/CRB商品价格指数对中国进出口价格指数的领先性较为稳定,但其对出口价格指数的领先性(约为6个月)要长于对进口价格指数的领先性(约为4个月)。因此,我们预计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因素对中国进口的影响率先体现,其对中国出口的拖累可能持续扩大到今年四季度。
3. 若干主要产品对中国出口的影响较为突出。一是,化工产品对中国出口的拖累较大。去年欧洲能源危机导致其化工行业生产成本大幅上升,增加了化工产品进口,中国在此过程中显著受益;而随着能源危机退潮,中国化工产品出口回落,对出口同比增速产生了明显拖累。二是,汽车相关产品是中国出口的最大亮点所在。HS第17类“车辆、航空器、船舶及运输设备”对1-5月中国出口的拉动达到1.66个百分点。不过,6月汽车和汽车底盘、汽车零配件对中国出口的拉动较5月有所回落,也是造成6月出口增速下降幅度较大的原因之一。三是,中国出口成品油和钢材的扩张效应仍在,但趋于减弱。从HS产品分类来看,第5类“矿产品”、第15类“贱金属及其产品”,对中国出口的拉动仅次于汽车。其中,第5类结合其它分产品数据来看应该主要是成品油拉动,第15类主要是钢铁及其制品拉动。1)中国出口成品油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出现大幅增长,而出口目的地主要是欧盟和俄罗斯,同样与能源危机的进程相联系。目前中国出口成品油数量已回落,但其对出口同比的拉动效应仍在,但这一扩张效应可能在下半年衰减,对出口增速产生反向影响。2)6月钢材对中国出口的拖累扩大,其扩张效应已明显减弱。
4.机电产品同为进口和出口的最大拖累。从已公布的HS分类产品来看,1-5月第16类“机电、音像设备及其零件、附件”对中国进口的拖累达到3.1个百分点,远超过其它HS 2位码类别;第16类对中国出口的拖累达到1.4个百分点,也是拖累最大的分项。中国作为机电产品“大进大出”的国家,受到整体外需收缩和外围高技术产品出口抑制的双重冲击。中国进口受到煤及褐煤、植物油、飞机、成品油和贵金属的较强支撑。
按美元计价,2023年6月中国出口增长-12.4%,进口增长-6.8%,贸易顺差706.2亿美元,同比缩窄27.5%。我们研究各项相关数据后认为,中国出口放缓的主要原因包括:
1、发达经济体制造业走向衰退,对外需的拖累扩大。
6月全球制造业PMI在收缩区间大幅走低0.8个百分点,历史上该指标对中国出口增速的指示意义一直较强。其在今年年初小幅回升,对于2-4月中国出口的超预期表现起到支撑作用,而6月的下滑体现出外需对中国出口的拖累再度显化。事实上,以中国出口金额进行加权,全球制造业PMI自5月就出现了显著下滑,且发达经济体降幅更深,与中国出口从5月开始放缓更加吻合。
不过,注意到3月以来美国从各区域的进口悉数转负,已不单是所谓与中国“脱钩”的问题,而是开始对全球经济产生收缩效应。也是在此情况下,6月中国对各主要国家和地区出口的拉动均转负,此前对出口拉动较大的主要“一带一路”国家中,也只有俄罗斯表现依然坚挺,而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越南、印度、泰国、印尼等国对中国出口的拉动均已转负。
2、价格因素对中国出口的拖累进一步显化。
从已公布的中国进出口价格和数量指数来看,5月中国出口价格指数同比加速下滑并转负,放大了出口金额下行的幅度;而进口价格指数从4月就已明显转负,成为进口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
从历史相关性来看,RJ/CRB商品价格指数对中国进出口价格指数的领先性较为稳定,但其对出口价格指数的领先性(约为6个月)要长于对进口价格指数的领先性(约为4个月)。因此,我们预计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因素对中国进口的影响率先体现,其对中国出口的拖累可能持续扩大到今年四季度。
3、若干主要产品对中国出口的影响较为突出。
一是,化工产品对中国出口的拖累较大。因去年欧洲能源危机导致其化工行业生产成本大幅上升,因而增加了化工产品进口,中国在此过程中显著受益;而随着能源危机退潮,中国化工产品出口回落,对出口同比增速产生了明显拖累。从已公布数据来看,HS第6类“化学工业及其相关工业的产品”对1-5月中国出口的拖累达到1.35个百分点(1-5月中国出口累计同比为0.3%)。
二是,汽车相关产品是中国出口的最大亮点所在。HS第17类“车辆、航空器、船舶及运输设备”对1-5月中国出口的拉动达到1.66个百分点,且其中几乎完全是“87章 车辆及其零附件,但铁道车辆除外”的贡献。不过,6月汽车和汽车底盘、汽车零配件对中国出口的拉动较5月有所回落,也是造成6月出口增速下降幅度较大的原因之一。
三是,中国出口成品油和钢材的扩张效应仍在。从HS产品分类来看,第5类“矿产品”、第15类“贱金属及其产品”,对中国出口的拉动仅次于汽车。其中,第5类结合其它分产品数据来看应该主要是成品油拉动,第15类主要是钢铁及其制品拉动。1)中国出口成品油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大幅增长,且表现为进口、出口同步增加,而出口目的地主要是欧盟和俄罗斯,同样与能源危机的进程相联系。目前,中国出口成品油的数量已回落,但其对出口同比的拉动效应仍在,但这一扩张效应可能在下半年衰减,对出口增速产生反向影响。2)6月钢材对中国出口的拖累扩大,其扩张效应已明显减弱。
4、机电产品同为进口和出口的最大拖累。
从已公布的HS分类产品来看,1-5月第16类“机电、音像设备及其零件、附件”对中国进口的拖累达到3.1个百分点(1-5月中国进口同比为-6.7%),远超过其它HS 2位码类别;第16类对中国出口的拖累达到1.4个百分点,也是拖累最大的分项。中国作为机电产品“大进大出”的国家,受到整体外需收缩和外围高技术产品出口抑制的双重冲击。
此外,中国进口受到几类产品的较强支撑,包括煤及褐煤、植物油、飞机、成品油和贵金属,其中,今年以来煤炭进口大幅增长对于国内煤炭价格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